用时1.62秒
费尔氏马先蒿  Pedicularis pheulpini Bonati
  物种信息
Pedicularis pheulpini Bonati, in Bull. Soc. Bot. France LV (1908) 247, pro parte, emend Tsoong, excl. saltem diagn. “fauce bidentata ut in P. oligantha” ; Limpr. in Repert. Sp. Nov. XX (1924) 260: Li, in Proc. Acad. Nat. Sci. Philad. C (1948) 371, pro parte.
根一年生。花茎单条,圆筒形,多长毛,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之叶有柄,多数,10-20枚,轮生,叶片长约2厘米,羽状开裂,裂片16-20枚,无毛,圆形,全缘;叶柄有缘毛,长1厘米,茎叶对生,叶柄有绵毛,上部者无柄,基部亚心脏形,披针形锐头,羽状全裂,裂片钝头而全缘,无毛或几无毛(叶片长1-2厘米,裂片16-20枚,长1-3毫米)。花序穗状少花,基部有间歇,端反曲。苞片掌状开裂,基部楔形,上部者3浅裂,基部与缘均有缘毛。下部之花有梗(梗长2毫米),上部之花无梗;萼长约7毫米,卵圆状圆筒形,主脉5条,其中4条粗凸,伸入后方萼齿的1条与5条次脉同等粗细,沿通入后侧方两枚萼齿的粗主脉略有斜出短支脉,齿5枚,后方1枚很细小,针形,其余4枚两大两小,后侧方两枚几大一倍,多少狭卵形,有反卷之齿,沿边有极长的白毛;花冠红紫色,盔色较深,管约与萼等长,下唇稍短于盔,宽约4毫米,长约5毫米,侧裂斜椭圆形,宽3毫米,长仅2毫米,中裂完全伸出于前方,宽三角状卵形,端稍作兜状而尖(如摊平舒展则破裂成一缺口),宽2.8毫米,长2.3毫米,基部宽楔形,从其两旁有两条很高的褶襞通向花喉,盔直立部分前缘约高2毫米,无耳状凸起,从背缝线的基部至顶高约4毫米,约以直角向前转折为长3.6毫米的含有雄蕊的部分,前额很高凸,前方突然细缩成为指向前下方的伸直的喙,长约5毫米;雄蕊花丝无毛;柱头伸出。
为我国特有种,产四川西部(巴塘)。
在本种和另一种的命名上,由于彭纳蒂的工作不够经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混乱了。在1908年彭氏在同一本杂志中发表了许多我国马先蒿的新种,其中的P. pheulpini是在四月里发表的,它的模式是Soulie 3351,而在五月里,他又发表了P. nudicaulis,它的模式是一张杂有P. likiangensis的苏氏11690在巴黎博物馆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前一种的模式,它上面所附的花的解剖,是与标本上的植物符合的。在盔的前缘肯定没有任何齿的痕迹。但是当我们仔细地核对原种记载的时候,虽然其他方面没有很与模式标本不合的地方。但是有关盔的描述中却有“fauce bidentata ut in P. oligantha"这样一句与模式完全不符的话。至于后一种呢,我们很可惜地没有能看到苏氏的1169,而只看到了一张苏氏1066(Kiala)。在那一张标本上,上方贴着5个多少破碎而不完整的植物,而在左下角上则有由彭氏贴上去的一张纸片,在那上面有许多苞片和一朵花的解剖;这些苞片和花一看就知道是与上方所贴的这些植物相合的。纸片上彭氏手书了P. nudicaulis m.的定名。这一个花的解剖和上面植 株上未取下来的花。其盔的前缘则明显地生有一对齿。当我们核对这一种的原记载时,则同样发现其中大部的描述尚与植物相符,但是并没有提到盔的前缘有齿的这一重要特证。这里似乎显然地表明出来,关于盔齿的这一特证,在这两个种中发生了相互错置的情形了,也就是把没有齿的说成有齿而把有的说成了没有!
推想这种错置之所以发生的缘故,似乎是系于另外一张标本之上。那一张是苏氏5191。这是一号被混乱了的标本,在它的下方,原来只装订了6个植株,这些植株,据我们看来,应该属于P. confertiflora Prain(P.villosa Fr.)(为了方便我们在巴黎的标本上标上了5191B)。在这一张标本的原有的、贴在下方的标签上井无任何定名。另一方面,在上方空白的地方,则还有一张贴上去的纸片,在那上面,有两条没有基叶但顶端有花的茎,还有一丛基叶、一个花的解剖、以及彭氏手书的定名(这我们标明为5191 A)。这里有两点值得提出来引起注意的是:第一,这一纸片上的植株和花,显然并不属于这一号标本,而是后来由彭氏从别的标本上搬来贴上去的;第二,照彭氏这样地加上解剖的作法,显然与苏氏3351和1066一样,虽然未正式作模式,但清楚地不算作一张普通定名的标本看待。这一纸片上的植株与花的解剖,与订在下方的6个植株完全不同,而倒过来与1066同属一种;至于定名呢,却又不是与1066相同的P. nudicaulis,而是与3351相同的P. pheulpini这种情况很好地说明了混乱之所发生的根源。
到了这里,解决的办法似乎只要把“fauce bidentata…”这一句话从P. pheulpini提出来加到P. nudicaulis的记载中去就行了,因为这样处理对于前一种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们见过模式(3351)。至于后一种,虽然似乎有些问题,由于我们没有看到1169,然而我们部分地可以拿1066为根据,同时原种记载除了盔的前椽有齿外,都与1066相吻合这一点,也给予这种处理以支持,看来1169系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植物的机会是不多的。
现在只留下有关P. nudicaulis本身的一些问题了。“nudicaulis”,这一名称,已经在1843年被Koch占用过了,所以不能再用。不过这一点井不难解决,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苏氏1066和5191A完全与韩马迪的P. emotiloba H.-M.相同,“nudicaulis”既不能用,那么韩氏的种名就是次老的了,所以只要把P. nudicaulis Bonati作为P. remotiloba H.-M.的异名就可以了。至于李惠林氏没有知
与“费尔氏马先蒿 Pedicularis pheulpini Bonati”相关的种有:
  费尔氏马先蒿祁连亚种(新亚种)  Pedicularis pheulpini Bonati subsp. chilienensis Tsoong
  费尔氏马先蒿费尔氏亚种  Pedicularis pheulpini Bonati subsp. Pheulpini
  臌萼马先蒿  Pedicularis physocalyx Bunge
  绵穗马先蒿  Pedicularis pilostachya Maxim.
  松林马先蒿  Pedicularis pinetorum Hand.-Mazz.
  皱褶马先蒿  Pedicularis plicata Maxim.
  皱褶马先蒿凸尖亚种  Pedicularis plicata Maxim. subsp. apiculata (Tsoong) Tsoong
  皱褶马先蒿皱褶亚种  Pedicularis plicata Maxim. subsp. plicata
  远志状马先蒿  Pedicularis polygaloides Hook.f.
  多齿马先蒿  Pedicularis polyodonta Li
  ……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管花目 Tubiflorae
茄亚目 Solanineae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马先蒿属 Pedicularis
费尔氏马先蒿 Pedicularis pheulpini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植物照片
  民族植物学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