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0.86秒
刺黄花  Berberis polyantha Hemsl.
  物种信息
Berberis polyantha Hemsl. in Journ. Linn. SOe. Bot. 29: 302, 1892; Schneid in Sargent, Pl. Wils. 1: 376, 1913; Ahrendt in Journ. R. Hort. Soc. 79: 190, Fig. 3, Apr. 1954; e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201, 1961;中国药用植物志, 8: 图359, 196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774, 图1548, 1972; 西藏植物志2: 127, 1985.
半常绿灌木,高一般1.5-2米,可达4.5米。老枝灰褐色,具槽和稀疏疣点;茎刺通常单生,偶三分叉,长1-3厘米。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0.8-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亮暗绿色,中脉扁平或凹陷,背面淡绿色,不被白粉,中脉隆起,两面网脉细密,显著隆起,叶缘平展,每边具3-10刺齿,有时全缘;叶近无柄。圆锥花序具30-100朵花,分枝多而钭升,长6-14厘米,包括总梗长0.3-2厘米,无毛;花梗长2-4毫米,无毛;苞片长1.5-2.5毫米;花黄色;小苞片三角形,长1-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形,长4.5-6.5毫米,宽2.5-3毫米;花瓣倒卵形,长3.5-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裂,裂片急尖,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的长圆形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延伸,先端钝形;胚珠2枚,近无柄。浆果狭卵形,长7-8毫米,直径3-4毫米,暗红色或暗红棕色,顶端具长达1.5毫米的宿存花柱,被白粉。种子紫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于四川、西藏。生于向阳山坡、灌丛中、路边、林缘、草坡、林中或河谷两岸。海拔2000-3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附近。
川西地区民间用作黄连代用品,用根煮水吃去火,或用于洗眼治眼病等。
与“刺黄花 Berberis polyantha Hemsl.”相关的种有:
  少齿小檗  Berberis potaninii Maxim.
  短锥花小檗  Berberis prattii C. K. Schneid.
  粉果小檗  Berberis pruinocarpa C. Y. Wu
  粉叶小檗  Berberis pruinosa Franch.
  易门小檗(变种)  Berberis pruinosa Franch. var. barresiana Ahrendt
  粉叶小檗(原变种)  Berberis pruinosa Franch. var. pruinosa
  假美丽小檗  Berberis pseudoamoena Ying
  假藏小檗  Berberis pseudotibetica C. Y. Wu
  柔毛小檗  Berberis pubescens Pamp.
  普兰小檗  Berberis pulangensis Ying
  ……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毛茛目 Ranunculales
毛茛亚目 Ranunculineae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小檗属 Berberis
刺黄花 Berberis polyantha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138846
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课题负责人:何兴金
采集编号:SCU-10-044
采集人:何兴金、赵丽华、梁乾隆 采集时间:2010年09月14日 采集地: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 采集资源类型:
—第1页— 共计检索出:1条信息 共1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9条信息 共1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根:清热燥湿,解毒。用于痢疾,泄泻,目赤。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