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2.00秒
陀螺紫菀(原变种)  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var. turbinatus
  物种信息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茎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壮,常单生,有时具长分枝,被糙或有长粗毛,下部有较密的叶。下部叶在花期常枯落,叶片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有疏齿,顶端尖,基部截形或圆形,渐狭成4-8稀12厘米具宽翅的柄;中部叶无柄,长圆或椭圆披针形,长3-12稀15厘米,宽1-3厘米,有浅齿,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顶端尖或渐尖;上部叶渐小,卵圆形或披针形;全部叶厚纸质,两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脉有长糙毛;中脉在下面凸起,有离基三出脉及2-3对侧脉。头状花序径2-4厘米,单生或2-3个簇生上部叶腋,花序梗长1.5-5厘米,有密集而渐转变为总苞片的苞叶。总苞倒锥形,长10-12毫米,径10-18毫米。总苞片约5层(不包括总苞片的苞叶),覆瓦状排列,厚干膜质,背面近无毛,边缘膜质,常常带紫红色,有缘毛;外层卵圆形,长2-3毫米,顶端圆形或急尖;内层长圆状线形,长达10毫米,宽2毫米,顶端圆 形。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2.5毫米;舌片蓝紫色,长达14毫米,宽2-5-3毫米。管状花长6.5毫米,管部长3毫米,裂片长1.7毫米;花柱附片长达1毫米。冠毛白色,长6.5毫米,有近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两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18-10月;果期10-11月。
产于江苏南部(苏州)、安徽南部(白嶽)、浙江(宁波、江山、丽水、云和、乐清、天台、兰溪)、江西东部(上饶、广昌、武夷山)、福建东部至西部。生于低山山谷、溪岸或林阴地。海拔200-800米。
此种的花序梗由于被密集而渐转变为总苞片的苞叶,曾被称为“假花序梗”。这一特征可与白舌紫菀 (A. baccharoides (Benth.) Steetz.) 和镰叶紫菀 (A. falcifolius Hand. -Mazz.) 的短花枝或花序梗相比较。
与“陀螺紫菀(原变种) 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var. turbinatus”相关的种有:
  峨眉紫菀  Aster veitchianus Hutch. et J. R. Drumm. ex Ling
  毡毛紫菀  Aster velutinosus Ling
  密毛紫菀  Aster vestitus Franch.
  云南紫菀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云南紫菀-狭苞变种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var. angnstior Hand.-Mazz.
  夏河变种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var. labrangensis (Hand.-Mazz.) Ling
  云南紫菀(原变种)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var. yunnanensis
  系统位置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植物照片
  民族植物学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