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认植
|
条形码鉴定
|
名录索引
|
分等级检索
|
高级搜索
用时6.75秒
斑子麻黄 Ephedra lepidosperma C. Y. Cheng
麻黄科 Ephedraceae
| |
麻黄属 Ephedra
| |
斑子麻黄 Ephedra lepidosperma C. Y. Cheng
目录
1.物种信息
2.系统位置
3.DNA条形码
4.种质资源
5.植物照片
6.民族植物学
7.植物标本
物种信息
接受名: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 (accepted name)
异名:Ephedra lepidosperma C. Y. Cheng (synonym)
来源:Species 2000
图版111:1-8
Ephedra lepidosperma C. Y. Cheng,植物分类学报13 (4): 87. 图59. 1-8. 1975.
矮小灌木,近垫状,高5-15厘米,稀达20-30厘米,根与茎高度木质化,具短硬多瘤节的木质枝,节粗厚结状,绿色小枝细短,在节上密集、假轮生呈辐射状排列,节间细短,长1-1.5厘米,径约1毫米,纵槽纹浅或较明显。叶膜质鞘状,极细小,长约1毫米,下部1/2合生:上部2裂,裂片宽三角形,先端微钝。雄球花在节上对生,长2-3毫米,无梗,苞片通常2-13对,雄花的假花被倒卵圆形,雄蕊5-8,花丝全部合生,约1/2伸出假花被之外;雌球花单生,苞片2对,稀3对,下部一对形小,上部一对最长,约1/2合生,雌花通常2,胚珠外围的假花被粗糙,有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花被管长约1毫米或不及1毫米,先端斜直,微弯曲。种子通常2粒,较苞片为长,约1/3外露,黄棕色,椭圆状卵圆形、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长4-6毫米,径约3毫米,背部中央及两侧边缘有整齐明显突起的纵肋,肋间及腹面均有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
产于宁夏贺兰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山坡及滩地。
存疑种: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ova (in Not. Syst. Herb. Inst. Bot. Acad. Sci. Uzbeckistan. 18: 51. 1967)在Index Kewensis Suppl. XIV.中写出的产地为China (Mongol.),显然是指我国的内蒙古。原文献和标本现时均未见到。从其种加词看来种子表面一定具有皱纹。在内蒙古仅膜果麻黄的种子表面常有细密纵皱纹,其相邻的宁夏贺兰山所产斑子麻黄的种子表面亦具有极为明显的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因未见原始记载,很难肯定究竟是上述二种之一,还是其他种类的麻黄,尚待今后研究。本种矮小垫状,枝节膨大坚硬,小枝极细短,球花苞片仅2或3对,种子有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与其他种矮小麻黄极易区别。
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与“斑子麻黄 Ephedra lepidosperma C. Y. Cheng”相关的种有:
丽江麻黄 Ephedra likiangensis Florin
丽江麻黄(原变型) Ephedra likiangensis Florin form. likiangensis
匍枝丽江麻黄(变型) Ephedra likiangensis Florin form. mairei (Florin) C. Y. Cheng
矮麻黄 Ephedra minuta Florin
异株矮麻黄(变种) Ephedra minuta Florin var. dioeca C. Y. Cheng
单子麻黄 Ephedra monosperma C. A. Mey.
膜果麻黄 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喀什膜果麻黄(变种) 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var. kaschgarica (B. Fedtsch. et Bobrov) C. Y. Cheng
膜果麻黄 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var. przewalskii
细子麻黄 Ephedra regeliana Florin
……
系统位置
郑万钧系统[1975]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盖子植物纲 Gnetopsida
麻黄目 Ephedrales
麻黄科 Ephedraceae
麻黄属 Ephedra
斑子麻黄 Ephedra lepidosperma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植物照片
民族植物学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备案序号:
【滇ICP备05000394号】
本数据库由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技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项目提供支持